谈一谈“新市古镇”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谈一谈“新市古镇”

一、“三街浮二水,一镇越千年”,过去的新市街很风光。

(一)新市街位于汨罗江南岸,距汨罗市区十二公里,原隶属湘阴县,1966年以后隶属汨罗县(市)。七十年前的新市街有“小南京”之称,比现在的旅游区 “王村古镇”和“张谷英村”气派多了。那个时期陆路运输落后,新市街凭借“上通汉口,下抵长沙、连接湘江、紧靠汨罗江”的水上运输优势,市场日益繁荣,四方商贾云集,鼎盛时期共有店铺、作坊、居民两千余户,常住人口一万多人,是湘阴境内首屈一指的集镇市场。注〔1〕

(二)“小南京”有 “三街九巷十码头” ,整条街都由条型麻石铺就。“三街”是保安街(东西方向的主街)、吉祥街(挡扒街)和达道街(丁家巷);“九巷”是游家巷、黄家巷、宋家巷、徐家巷、缪家巷、杨家巷、张家巷、潭家巷、葛家巷。(加上叉道巷子“老徐巷”和下市街顶端的“丁家巷”,就有“十一巷”);十码头是毛家码头、苏家码头、游家码头、黄家码头、宋家码头、徐家码头、缪家码头、杨家码头、张家码头,戴家码头。

(三)街之两端有“挡扒街”“赵公桥”“丁家巷”“八角亭”;中间有六门,即拱秀门、毓秀门、吉祥门、绥福门、宾南门、汇湘门;赵公桥最早时期曾建有“下伏金蜈蚣”的赵公塔,相传用于镇压河妖,抗御蛟水灾害,赵公桥东西两头,乃湘阴与平江交界之地,商贾游人,往来纷错,桥下潺潺“湄水”并入“汨江”;丁家巷口为西南往来客人必经之地,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浑如人海;镇北乃汨江沿岸,上有葛公桥,下有金家坪,中有河街,绿树笼堤,垂杨拂岸,茶楼酒肆,烟花小巷,歌馆纷纷,往来江船多停泊于此,为商贾游人览胜之地;全镇设有更楼四处,更楼设总门,各巷口设内门,内外更夫分工协作,晚上及时关锁内门,金鸣五鼓,持棒巡逻,防火防盗。

(四)两公里方圆内共有寺庙十二座。注〔2〕它们分别是上市街的上城隍司、观音寺;下市街的下城隍司;中街的万寿宫(江西会馆)、三官殿;汨水边的靖江庙、洞庭庙;湄水江边的水府庙;梅家桥的金龙庙、文昌阁;中洲上的江祖庙、魁星阁。

万寿宫、上城隍司、水府庙内都有大戏台。其中万寿宫内戏台雕梁画栋,上下两层,周边用木雕饰《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戏曲人物,大戏台重建于民国时期,因没有了满清帝室的忌讳,所以比北京颐和园慈禧太后看戏的戏台还要气派;三官殿内悬挂“高遏行云”扁额,民国时期曾是新市崇实女子职业学校所在地;文昌阁在汇湘门的北边,文昌阁西去有接官亭,为迎送上官之地,过境官员至此下马;水府庙,前临湄水,右傍松溪,曙色山光,风景秀丽,戏台座落其间。

(五)全街共有宗祠十八所。新市古镇迁入客户多,姓氏复杂,差不多百姓齐全。其中建有宗祠18所,分别是游家祠堂、黄家祠堂、李家祠堂、梁家祠堂、宁家祠堂、葛家祠堂、韩家祠堂、蔡家祠堂、杨家祠堂、张家祠堂、吴家祠堂、苏家祠堂、涂家祠堂、金家祠堂、谢家祠堂等。

(六)百多年前就设有盐仓、榷运(官营专卖)、厘金(税务)、邮政、警察、金融等管理部门。

(七)公会组织名目繁多。

1、专业商会组织主要有:轩辕(缝纫)、梅祖(糕点)、鲁班(泥木)、孙膑(制鞋)、淮南(豆作)、炮竹(鞭炮)、炉头祖师(铁业)、药王(医药业)、雷祖(红案熟食)、梅葛(印染业)、天孙(棉绸业)、南业(食杂)等。

2、社会公益事业公会主要有:

①育婴公。设在黄家巷八字门楼内,成立于清末,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育婴公负责出资抚养弃婴及无力养活的婴孩或小孩。收养人或父母可向育婴公报告,经公内人员讨论同意,在6个月内按月发给育婴费。育婴公的产业较大,当时的彦文书纸铺、谢复泰六成铺子都是它的产业。(育婴公又称福音堂,由英基督教“循道公会”Methodist Church所建,建在绥福门外火烧坪之右侧,教堂门前有圣诞联语:“降尔遐福,怀我好音”)

②水龙公。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消防组织,办事处设黄家巷。经管二人,由年长并孚众望的乡绅担任,首士4人,由店铺老板或店员兼任,均由选举产生。经管负责消防整体规划的设计及上下联系等。首士负责管理水龙公的土地、房屋和消防工具,并负责防火宣传,募集资金、发放救火资金。火灾发生时,担任现场指挥,主持一年一度的六月六的水龙公聚会。水龙公的财产为全镇公产。公产出租的租金和各商店捐款是其主要财源。公产主要有4个大盐仓的地产,两家大型南货店,一定数量的现金放贷所得利息收入。镇上一旦起火,便鸣锣报警。水龙公首士及居民闻声奔赴现场。一首士专门登记各家救火人员到达的时间,另一首士则专门负责维护现场治安。火灭后,分析起火原因,总结教训,奖励积极救火者,处罚救火不力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水龙公办一次会酒,总结一年来的消防工作并公布账目,接受审查。

③积谷公。主要防止青黄不接时粮价飞涨而成立的群众互助组织。谷米的募集是自愿的,谁愿意送来,积谷公都收,除记帐外并发给收据。最多时积谷近千担。每年阴历五月初放谷一次,秋后收谷两次。街上居民借谷必须有两家店铺作保,附近农村百姓借谷,可由乡长作保,实在找不到保,夏借1担,秋还1.16担。

④渡船公。对过渡者不收取过渡费的称义渡,经管义渡的组织称“渡船公”。新市古镇原来设有上渡、中渡、下渡,都是义渡。义渡都有公田,即义田,田租用作船工工资及渡船维修费用。

⑤扶风会。是专门扶持正气、纯洁家风而建立的民间组织,始于清末,结束于抗日时期。家庭中有子殴父、孙欺祖及子女浮浪等不轨行为,则由该组织负责解决。一般小纠纷,由会长岀面调停、劝解,重大纠纷由会员开会公断。不用刑罚,也不与地方行政相干。此会设会长1人,于每年3月吃会酒时由会员推岀产生。会员必须按期缴纳会费。

3、群团文化事业公会主要有:

①故事会。注〔3〕 旧时,新市古镇的上市街、下市街毎年正月初起至元宵止,都搞“玩故事”比赛。内容大部分是一幕幕的戏剧,一个个的典故,有“岳飞收杨再兴”、“打鼓骂曹”、“三气周瑜”、“长板坡救主”、“定军山”、“三娘教子”等。竞赛方法:比数量多,比内容别致新颖,比制扎设计精巧。高潮时,上、下市街都要达到100多台故事。

②袍套会。巴陵剧(汉剧)“同声园”等民间戏曲团体。注〔4〕

4、社会、宗教文化公会主要有:志同道合江湖人员组成的“孝义会”(又名盟兄弟会),佛教徒举行的“盂兰会”以及各宗族组织的“烧包会”等。

(十)新市古镇景色宜人,前人曾归纳八景,从西向东,从汨水到湄江依次是:

1、石鼓仙踪:涂家河畔,汨水江中有三堆磐石撑起一块大石,形似一面大鼓,过往船夫用篙敲打,砰砰如鼓声。传闻曾有仙翁吕洞宾来到此处,遗留履迹。乡贤梁益谦先生以诗咏之:“不知仙翁何处去,尚留踪迹在人间。”

2、塔影横江:汨水之南有齐云塔,汨水之北有孙家河惜字塔,隔河相对。日落时分,横江倒影。伫立河边,遥望两塔,真正感受到“夕阳照耀江边塔,无限风光无尽诗。”

3、中洲渔火:晚清民初时期,中洲上建有江祖庙、魁星阁。晚上灯火通明,渔舟环伺洲边,舟上渔火似繁星点缀,有“中洲渔火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的诗情画意。

4、石印江心:宋家码头与缪家码头之间,为新市古镇沿江最高地带,下有群石叠集,伸向江中,其中有圆形巨石高岀水面,石磊如鼓,气势磅礡,水流环绕,俨然设印江心,宛如中流砥柱。

5、古寺晚钟:古观音寺的钟声,傍晚时分,悠扬远送数十里。

6、鹅江夜月:位于古镇东边湄江出口,河中有磐石,状似鹅颈,伸岀水面。春秋之夜,皓月当空,波光激荡“鹅影”,很有“曲颈向天歌”的幽雅意境。己故辛亥革命老人仇鳌创办原湘阴东北八乡最高学府于新市,命名鹅江中学,即取其意。

7、车对宾南:川门楼畔,湄江边,有一个地方叫车对河,河上有一座小桥,桥下群石盘扎,流水潺潺。石上车纹指向南方,似迎宾状,情趣宛然。

8、枫岭樵歌:晚清民初时期,古镇南郊枫家岭,万树丹枫,层林如画,青翠葱茏。时有樵夫在岭上高歌,回环互答,谷应山鸣。

除了上述八景之外,还有“罗汉松”、 “一滴泉”、 “马跃橹溪”等景点。“罗汉松”系汨罗市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树龄在500年以上。

二、昔日“小南京”已经面目全非,风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有五 :

(一)1939年至1944年日寇多次犯湘轰炸,尽管新市街前辈们克苦勤奋,三次轰炸三次重建,但毕竟“摧毁容易建设难”。 注〔5〕

(二)1964年后新市街赵公桥改造成公路桥,平江经新市至汨罗、湘阴、岳阳、长沙的公路全线拉通;同一时期,汨罗江中上游平江县境内的青冲、黄棠相继拦河筑坝,建起了小型水电站,至此新市的水上运输优势完全逆转,陆上运输根本无法和占有铁路、公路、水路优势的新县城汨罗相比,从那以后新市街的手工业陆续往新县城汨罗迁移,新市街则日渐萧条与冷落。

(三)1957年至1977“大跃进”和 “文革”的摧毁折腾。当年江边耸立的宝塔,庄严气派的宗祠,丽江古镇般的商铺门店,遮天蔽日的株松古木早已成了“五风”“文革”的陪葬!

(四)新市街行政建制变动频繁,原住民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缺失话语权。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新市街的行政级别一直是“副科级”,受公社党委(革委)管辖,新市街原住民无人进入过公社党委(革委)班子,所以在决策话语权上严重被边缘化。极左时期,公社党委(革委)负责人,存在严重的“重农抑商”思想,看不起工商业者,有的甚至公开挖苦和讽刺,说什么“小商小贩,斤斤计较。结几挂鞭子,织几只篮子,锯几块板子,算不得工人阶级”等等。此外,新市街“五方杂姓”人心不齐,与张谷英村全村一个宗族,一个宗祠,大家都维护历史遗产,有天壤之别!注〔6〕

(五)盲目决策成为压垮新市街“老骆驼”的最后一捆稻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市镇决策层盲目决策,将主街道的麻石全部用混凝土覆盖,从此以后,古拙的麻石街被俗套的水泥街所取代,新市街就如一个饱经苍桑的老人,被强行穿上了高跟鞋,日渐显得形态别扭,步履蹒跚。

三、新市古镇旅游开发和恢复性建设可借鉴靖港、乔口的成功经验。

(一)望城县靖港镇全面恢复民国初年人文风情小镇风貌:恢复麻石长街;重修紫云宫、八音堂(宁乡会馆)、宏泰坊,万寿宫(江西会馆);扩建杨泗庙;恢复性修建半边街临江吊脚楼、芦江戏院、茶楼、酒馆;逐步打造特色餐饮和民俗购物小产业;重新包装“闲太香干,望江楼布鞋、木履、纸伞、木桶等特色手工艺;利用湘江水产打造“水产一条街”;鼓励家家开店汇集休闲、保健新产业;寻找机会抓住机遇创建影视产业基地。(创建以曾国藩投江古战场、八路军夜渡湘江和以民国风情为内容的影视产业基地。)

(二)望城县乔口镇曾经因衰落而沉寂,经过“作水字文章”和恢复性建设,如今已乡村蝶变,展开“渔都”绚丽华章,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新市街如果要搞古镇旅游开发和恢复性建设的话,建议决策层认真搞好可行性分析,详细规划,分清阶段,划分步骤,借鉴望城县靖港镇、乔口镇的成功经验。

----------------------------------

注〔1〕“三街临两水,一镇越千年” 出自廖宗亮、余蔚光的《千年古镇新市街记》;“两水”是指汨罗江和湄江;“一镇越千年”是指新市街的历史悠久,新市古镇最早的历史记载在公元726年,据湘阴县志(光绪志)记载:“新市观音寺唐开元中建”;又据《汨罗市志》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新市设置为坊”。(宋代把若干街巷划为一个管理区,这是古镇新市行政区划的最早历史记载。)

注〔2〕新市古镇方圆两公里共有寺庙十座,香火为什么这样旺?佛寺宣教活动具有群众性,因而戏场、集市等相伴出现。古观音寺建在汨湄二水交汇处附近不到两百米的河洲上,主要看重这里交通的便捷:南涉湄水,可通栗山、向家,北渡汨江,可达天井、黄市,汨江帆运上有长乐、浯口,下有归义、河市,是一个聚集四方官贾和佛教信众的风水宝地。寺庙的兴建为集市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拉动民俗信仰消费和时令节庆消费的驱动力,集市的形成又为寺庙带来了诸多求子求财的信众和商人。

注〔3〕从农历正月初到元宵节,人们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赛。组织者前引传呼,开道者舞动竹蔑片喝令行人让道。摆街队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为先导,腰鼓队、玩龙舞狮队、彩莲船等穿插其间,满街敲锣打鼓,踩高跷、玩故事、耍火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故事会内部组织严密,故事制作精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制作的故事大都源于《三国》《水浒》《西游》《二十四孝》等历史典故。踩高跷最高的达到4米,令人叹为观止,其热闹场景和规模档次远胜当年的长乐街。

注〔4〕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交通资讯不发达,广播电台和电影都是稀罕物,省、地、县文艺团体很难到县以下单位来演出,新市街的文艺爱好者便组织起“同声园”,自己来演巴陵剧和汉剧。那时的演出地点大都选在万寿宫和上城隍庙。附:新市街建国初期同升园戏班名录(详见本页三楼)

注〔5〕1939年至1944年日寇四次犯湘,对新市街先后进行了三次狂轰滥炸,艰苦卓绝的新市街老前辈坚信抗日战争必定胜利,他们越挫越勇,日寇三次轰炸就三次重建,这种坚忍不拔的抗战奋斗精神将永远为我们后人所铭记。

注〔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市街的行政建制及变迁情况是:1951为湘阴县直辖镇;1956年撤并入乡,为乡辖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撤镇改为新市大队;1966年分县后复改为镇,属公社管辖;1979年3月恢复为建制镇。

“五风”和“文革” 时期新市镇的党政组织情况是:

1958年9月,撤销团螺乡,建立星火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名为新市人民公社,驻新市街,直至1961年3月。党委书记:戴万言;社长:苏正国。新市古镇为其所辖一个大队(工商大队)。期间,支部书记:李佩芬;大队长:陈享先。

1961年3月,调整公社规模,新市古镇从新市公社分出,列为汨罗区属镇,驻新市街,直至1966年3月。总支书记:李佩芬(1961年3月~1963年 6 月)、李智堂(1963年  6月~1966年3月);镇长:陈享先(1961年3月~1966年3月)。

1966年3月,汨罗建县。撤销区级机构,新市古镇又并入新市公社,公社驻新市街,直至1968年3月。党委书记:范新武;社长:朱理煌。新市街支部书记:吴继程;镇长:张根深。

1969年10月,成立新市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1971年2月,又恢复中共新市人民公社委员会,驻新市街。直至1979年5月。核心小组组长:朱理煌(1969年10月~1971年2月);党委书记:朱理煌(1971年2月~1971年12月)、何听规(1971年12月~1974年2月)、任基文(1975年7月~1978年6月)、何怡华(1978年6月~1979年5月)。革委会(管委会)主任:朱理煌(1968年3月~1971年12月)、何听规(1971年12月~1975年7月)、任基文(1975年7月~1977年12月)、何怡华(1978年6月~1979年5月)。期间,新市古镇属新市公社所辖,党支部书记:吴继程;镇长:张根深。

----------------------------------

*本文主要根据《汨罗春秋·乡镇风采》《寻碑读志说新市》和原汨罗市商业局工会主席孟吉祥等新市老年乡友的口述而编写,不妥之处,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