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497/2022-1989434 发布机构 市林业局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9-21 公开日期 2022-09-21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守牢绿水青山底色 构筑重要生态屏障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栉风沐雨六十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支援国家建设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守牢绿水青山底色 构筑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建于1962年,建场之初是为了给贵州西北铁路、煤矿发展提供枕木、坑木等木材资源,支持国家三线建设,是由当地农工、知识青年等社会人士所组建的国有林场。林场森林资源丰富,华山松、柳杉等植被茂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域内生态类型多样,短尾猴、金腰燕以及珙桐、红豆杉等野生动植物生长在林间,是乌江、赤水河等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建场以来,林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守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为目标,依托国有林场管理优势,通过合作造林、赎买等方式,建设林区5.05万亩。2009年,林场率先进行国有林场改革,纳入全额拨款预算单位管理,不仅实现了政事分开、事企分开,还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的转变、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转变。林场先后获得“贵州省全省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一等功”“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十佳林场”“中国森林氧吧”“全国森林康养林场”“贵州省第一批国有示范林场”等荣誉。2019年被国家林草局纳入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合作实施“国有林场GEF项目”第一批实施单位,林场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忠诚护林守绿 挺起绿色脊梁

绿色是林场的生存之基,林场几十年如一日,多措并举强化森林资源管护。

组建专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队伍。拱拢坪国有林场常态化组织专业训练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熟练使用消防水车、风力灭火机等设施设备,提高灭火技能。严阵以待,靠前驻扎,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情,能够迅速安全地进行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选聘一批热心护林事业,吃苦耐劳、善于坚守、甘于奉献的林管员和生态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林护林,确保重点部位有人守、进出路口有人查、坟山墓场有人管。林场改革以来,选聘林管员19名、生态护林员56名,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建立预警系统,科学化巡林护林。林场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森林“防火码”,精准录入进出林区人员信息,实时监控进入林区人员情况,确保林区森林防火安全。林区内现已采购无人机2台,安装高清监控200个、红外防火监控8个、火焰探测器140个,引进“林业通”人员管理平台1套、定位软件1套、手机终端100部,通过“人防+技防”做到巡查路线有迹可循,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应急处置迅速有效,林场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开展森林监测,精准化巡林护林。林场组织干部职工、林管员、生态护林员深入林区和周边群众中,采取林木标本取样、填写调查问卷、现场座谈了解等方式,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土保持、森林康养、病虫害防治等开展社会经济影响监测和生态系统服务监测,针对群众反馈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精准化的森林管护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建设智慧森林管理平台,通过和智能手机配套使用,实现录像、拍照、文字、移动视频等方式分类采集林区各种资源信息,将数据同步传回到中心数据库,为管理中心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提高巡林护林效果。

明晰公益属性 筑牢发展基础

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林场,如何才能闯出一条发展之路?拱拢坪国有林场负责人说,一靠改革、二靠人才、三靠制度机制创新。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以来,林场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隶属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业局的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实现了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为林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林场根据岗位要求、任职条件,通过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科学配置干部职工,使干部职工智谋得到充分展现,专长得到充分发挥。林场改革以来,设置资源管理股、防火股等股室11个。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引进的措施,吸引大学生、社会专业人才加入林场生态建设队伍,为林场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公开招聘林业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技术人才32名、管理人才6名。通过举办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外出调研学习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干部职工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水平。

按照“管办分离、精简、高效、协调”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现代林场制度体系,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用制度为林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科学设置林场内部机构,通过制度管人管事,强化资源资产、计划财务、生产经营等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林场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的责任追究体系,保证林场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目前,共制定和完善党支部、工会、场务等制度57项。

通过深化改革,林场已建成森林优质高效、资源持续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有力、职工生活富裕、林区和谐稳定、管理科学民主的现代国有林场,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屏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森林质量 增强生态功能

拱拢坪国有林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为原则,统筹协调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以及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关系,编制《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根据气候变化、土壤条件、林区结构等客观因素,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以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研究编制《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新型森林经营方案》,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坚持抚育并重、保育结合,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增强森林的供给、调节、服务、支撑等功能。截至目前,已实施森林抚育8082.3亩、林相改造1800亩、清理枯死林木及病虫害林木38459.5亩。

林场发挥专业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采取专人负责、场企合作,通过补植补造、林分改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檫木、元宝枫等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1500亩。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林场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为主攻方向,坚持防护林与经济林、资源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促进森林资源双增长,着力提高林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第三期项目,种植滇楸等树种4132.6亩。

发展绿色产业 增加民生福祉

拱拢坪国有林场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带动作用,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林场职工充分享受生态发展红利。通过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构建了按劳分配、股权清晰、民主管理的林下产业发展格局,林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林场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林场利用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源优势,建设贵州石斛发展近野生栽培试验基地,从福建、浙江、广西及省内等石斛产地引进种苗,在林场华山松上种植石斛。截至目前,林场建成石斛试验基地10亩,种植石斛3万丛。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中药材公司、种植大户和致富能人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林下经济种植技术培训,辐射带动林场周边群众发展林下种植。自林场改革以来,种植林下近野生天麻5000亩、白芨500亩、重楼550亩、黄精500亩、方竹450亩、食用菌520亩,带动周边群众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

发挥林场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林场利用林区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91%,年均气温12.8摄氏度,“冬不冷、夏凉爽,阴雨绵连、水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开发森林康养、森林游憩、森林教育、森林避暑等生态旅游,将林场由卖木材转变为卖气候、卖风景。先后投资1.83亿元建设游客度假中心、游客服务大厅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吞天井、雷音殿、落花溪、八阵图、七星文化广场、鸟语林、碧玉湖等景点,挖掘药膳、松籽、野生猕猴桃酒、野生竹笋干等特色旅游产品。林场改革以来,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生态旅游目的地。

高大挺拔的华山松,葱茏苍翠的柳杉林,见证了拱拢坪国有林场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彩虹。下一步,林场将扩大森林面积,全面增加森林植被,增强生态承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森林防火体制机制,提升森林防火灭火能力和森林病虫害监控治理水平,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升林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