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书院很古老,为纪念屈原而生,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比岳麓书院晚30年左右建成;屈子书院很年轻,目前院舍于2017年落成,是全国体量最大穿斗式偶数开间的全木结构仿古建筑,建成后,立足深度挖掘屈子文化与湖湘文化内涵,常态化开展研学旅游、高峰论坛、屈子讲坛等。
10月12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书院研究权威专家学者共聚屈子书院,在精彩的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再现千年书院“成人之教”盛事。那么,在这些书院大家眼中,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屈子书院什么样?
千年书院的新征程
书院萌芽于唐,崛起于两宋,之后又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东亚儒学文化圈的共同文化遗产。作为儒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承担着文化传承、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的社会、学术与教育功能。
历史上,屈子书院为汨罗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明初户部尚书兼六部总尚书、太子太傅、官居一品的夏原吉,明宣德年间任谅山知府、为守城全家18口捐躯的易先,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孟启谟等。书院重建后,倾力打造屈子书院讲坛、屈子书院讲座、“更有清流是汨罗”文学采风、汨罗江雅集、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等特色文化传播活动。第8届东亚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屈子书院承担的第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
“屈子书院是北宋最早的书院,但在历史上,它被毁掉了,现在得以修复,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书院。这次年会的举行,一方面加强了屈子书院与各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利于屈子书院在当代继承书院传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学会会长、屈子书院院长朱汉民说。
文化复兴,打造精神家园
当代书院的兴起,源于一种文化复兴的追求。在当下的中国,不但有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古老书院开始复兴,也有更多新书院开始崛起。屈子书院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应运重生,力求挖掘屈子文化与湖湘地域文化资源,整合国内外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优秀力量。
韩国书院学会会长李树奂数年前曾在山东参观过一所新书院,对中国书院建设感受颇深。这次来汨看到屈子书院的新面貌后,他赞不绝口,“我想这是现在中国书院建设的一个趋势,体现了现代中国对传统书院文化的极度重视和弘扬。”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历史文化学科教授汤城吉信对书院的古香古色表示喜爱,“整个建筑复原得非常完善,在这里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非常感动,感受到古代书院的氛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孝明则认为,“屈子书院的体量之大、投入之多,足以体现汨罗传承发扬屈子文化和湖湘文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