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 助力“三城同创”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建设“智慧城市” 助力“三城同创”

黎  定

智慧城市是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运用于城市运行体系,从而实现市民生产、生活、服务更加便利化、高效化、智慧化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它是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实现“三城同创”的有效途径,是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下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央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智慧城市主要包括五个层面:一是生活智慧化。即在住房、交通、医疗、教育、就业、旅游等公共资源领域,实现资源信息化、智慧化,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即时信息和智慧服务。二是生产智慧化。即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是政务服务智慧化。通过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将所有审批流程、数据和信息纳入一个平台共享共管,实现政务处理的“集约化、一体化、阳光化、智能化”。四是城市管理智慧化。综合运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信息应用系统,使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五是政府决策智慧化。搭建大数据平台,汇集各个行业的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进行智能分析和即时响应,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终端方面,有视频监控约1000个,形成一定的覆盖密度;网络方面,城区光纤网络全部覆盖,农村覆盖率80%,接入带宽户平7兆;应用方面,许多部门单位如人社、财税、医疗、教育、交通、公安、政法、电力、自来水、通信、广电等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应用系统。但是,我市视频监控数量还不够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不够高,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仅造成许多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各行业、各领域的标准、数据接口不统一,形成“数据鸿沟”,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有些部门的信息系统甚至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为了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一个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光纤到户,积极开展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提高网络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提速降费,提高网络使用的普及率。建立市级大数据平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促进横向、纵向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逐步消除部门“信息壁垒”,不断汇集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二、突破两项重点工作。建好“智慧城管”。结合我市“三城同创”、网格化治理等工作,建好“智慧城管”项目。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实现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态势监测和事件预警,做到问题及隐患“第一时间发现、最短时间响应、最快时间处置”,推动从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预警式城市管理模式转变。建好“智慧政务”。结合我市目前正在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工作,大力推进“智慧政务”项目建设。统筹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并与上级政务服务系统进行对接;开发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应用软件,使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咨询、预约、申报、审批等相关事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三、落实三大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以中央《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系列文件以及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对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安排。按照“一盘棋来抓、一张网来建、一本账来投”组织实施,确保资源集中利用、资金集中使用、人才集中应用。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要求各单位一把手亲自部署、狠抓落实,坚决破除部门利益藩篱、改变各自为政格局。机制保障。与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开展合作,为建设智慧城市制定详细规划,搭建一个清晰框架,明确具体实施路径。各部门应在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框架体系上构建业务应用,不搞单独建设、重复建设。成立专门公司负责智慧城市项目整体建设运营,确保项目的一致性、专业性和高效性。人才保障。建立健全适应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和使用机制,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智慧城市运行提供智力支撑。在全市大力推广使用智慧城市功能,加强市民特别是机关干部操作技能培训,让智慧城市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我们唯有紧跟时代、放眼未来,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占领先机,才能在城市的美丽蜕变中收获文明、赢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