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红武,汨罗市公路局红花站的一名普通养路工人, 1990年顶父职到公路局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先后担任过记录员、机手、站长等职。在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湖南选拔赛暨2016年全省公路系统养护技能操作竞赛中,获沥青油路组团体第一名,他本人被授予2016年度“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公路局“十佳技术能手”、岳阳市公路局先进工作者。
一、不忘初心 恒持坚守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继承父业,把养好公路、服务地方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以养路为荣,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脏,不怕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矢志不渝坚持。26年来,从未离开过养护一线,公路站就是他的家,养路就是他的事业,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所挚爱的公路养护事业,无怨无悔。
二、注重细节 用心去做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为了完成比赛的规定动作,他在线形和平整度上下功夫。养护技能比赛时正值酷暑,为使线形达标,他会趴在高温的油面上一丝不苟地放线;为了使坑槽方正,经常是跪着用角尺去丈量;为使平整度达标总是不厌其烦量了看,看了又量。为使混合料均匀,拌料时精心控制速度和频率,细心加水加料,倒料时也注重均衡,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避免忙中出错。一个凼补下来,常常弄得衣服和膝盖上全是泥,豆大的汗珠布满了脸庞,也顾不上擦。付出成倍的心血与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不为所扰,不为所动。虽然速度有点慢,但看到补出的凼子方方正正、油面平平整整,他就会很开心,端详着自己的作品,心里满满的欣慰和成就感。
三、不畏艰辛 勤修苦练。
因其良好的养护技术功底,9月份他被选送参加岳阳市公路系统养护技能操作比赛,在获得岳阳地区油路组第一名后,要代表岳阳地区参加全省的比赛。为了在操作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他与搭档沈全新变压力为动力,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严格按照养护规程练习操作,中秋节都是在路上度过的。每天白天实地训练10小时以上,晚上就和妻子一起背诵习题,背不出当天的任务就不睡觉。正是这些高强度训练使他在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突飞猛进,为比赛的获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事们的强有力地支持,也促使他更加专注地投入训练中,放样、切割、开凿、清理、摊铺、压实等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益求精,练到专注时连水都忘了喝。在省局比赛中,他们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秘诀就是勤修苦练习惯的坚持。
四、敢于“找茬”,勇于创新。
在不断地强化训练中,他不仅自己为自己挑毛病,而且请同事挑刺,没有最好,只好更好。目的就是使油路修补质量尽善尽美。“标准化养护谁都会,就看谁能做得更精细。”粗骨料要刨在下面,细料要刨到上面,这样碾压出来的路面才平整、密实。比赛就是在细节和规范中比速度,在质量与技术中分高低。如果用料计算不准确就会出现料多料少的尴尬情况,为了使用料更准确,他们每一个坑槽修补用料均采用料斗量,规程是精确到5斤以内,他们就控制在3斤以内。每补好一个坑槽,都用三米尺量其平整度。就这样无数次重复的训练,直至凭手掂、目测就能准备地判断出一铲材料的重量和坑槽的体积。底层一定要清扫干净后,才能洒乳化沥青,如粘层油撒布不均匀,会影响与铺筑层的粘接。因此有时甚至用吹风机把粘层油均匀吹散开。对一些看不到的工序、比赛没作规定的项目也要力求做到精致。比如洒油时容易污染坑槽以外的路面,有的单位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反复思考后别具一格地他建议采用橡胶板覆盖坑槽四周,既保证了周边油面的整洁,又控制了二次污染和浪费。
凌红武同志一片爱心护公路,一身风尘岁月中,默默无闻在酷暑中挥洒汗水,在严冬中坚守岗位,他的身上,凝聚着一种公路人特有的奉献精神。他也深知,学无止境,艺要专精。他将把这次的成功当成新的起点,不忘初心,不断锤炼技能,继续传承父辈们的工匠精神,为公路养护事业再奉上他的一片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