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大荆镇党委书记述法工作报告
来源:大荆镇人民政府   日期:2025-04-18 10:35
浏览量:170 | | | |

  2024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本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推进法治乡镇建设,努力提升依法执政水平。现将本人一年来履行法治建设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理论武装,高扬法治旗帜

  深学立根,筑牢思想之基‌。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参与市委法治培训,提升政治与法治理论水平。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及重点任务,校准履职方向。‌实践笃行,推动融合转化。‌将法治思维融入决策、服务、管理等全环节,确保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以法治视角优化工作流程,破解治理难题,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团队聚力,涵养法治生态。‌组织宪法、中央文件专题学习,打造“领导带头学+干部全员学”的常态化机制。通过案例研讨、经验共享等活动,营造“学法、尊法、用法”的机关氛围。

  二、强化责任贯通,深扎制度根基

  统筹部署,领航法治全局。作为乡镇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将法治建设纳入镇党委、政府核心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重大问题,如执法规范、普法宣传、矛盾化解等。牵头协调法治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如跨部门协作障碍、资源调配不足等,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健全机制,筑基责任链条。‌细化各部门法治建设任务分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格局。建立法治建设定期调度机制,跟踪重点工作进展,及时纠偏补短。‌强化组织,协同治理合力。牵头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任组长,政法委员为副组长,政法组及相关人员为成员,压实“一把手抓总、分管抓细、全员抓落实”责任。统筹政法、司法、综治等部门力量,推动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三、创新普法路径,播撒法治春风

  深耕普法行动。组建镇司法所、政法组等普法宣传队,通过设展台、发资料、答咨询等形式,“零距离”服务群众。聚焦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民生领域法规,推动法律知识“进村入户”。‌浸润法治文化。在镇政府、广场打造法治宣传栏,布设标语30条、展板5个,构建“抬头见法、驻足学法”的立体化宣传场景。2024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3人次,实现普法覆盖面和群众获得感双提升。‌扎根治理末梢。结合矛盾纠纷化解案例,引导群众从“被动听法”转向“主动用法”。将普法宣传纳入镇年度重点工作,形成“月月有活动、村村有氛围”的常态化机制。

  四、优化治理生态,培育平安沃土

  固本强基,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建立镇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做到隐患早发现、矛盾早介入,矛盾早解决。2024 年,全镇共接待群众来访132件,办结130件,妥善解决合理诉求130个,调解成功率达98%。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党政领导带头接访9件,实现100%办结,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清源治乱,筑牢平安建设“压舱石”。‌深化“平安汨罗”建设,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强化精神障碍患者、刑释人员服务管理,推进“利剑护蕾”校园安全行动。开展反诈宣传发放信件1800份,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全年实现重大安全事故、群体事件“零发生”。‌善治赋能,激活乡村法治“新引擎”。‌指导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推动自治法治融合,镇村干部协同化解纠纷28件。构建“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闭环,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效能。

  五、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法治乡镇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法治思维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积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存在经验主义倾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仍需提高

  行政执法过程中,部分执法人员存在执法程序不够严谨、执法文书制作不够规范等问题。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一些执法问题的发现和纠正不够及时。

  (三)普法工作创新不足

  普法宣传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以发放资料、举办讲座为主,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强法治学习,提高法治素养

  进一步加大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力度,丰富学习形式,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二)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文书制作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创新普法工作方式,增强普法实效

  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普法方案,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汨罗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4306810001
湘公网安备:43068102001119号  备案号: 湘ICP备13009704号-1    联系电话:0730-5242830

  • 汨罗市政府网
    微信公众号

  • 汨罗市政府微博
    (魅力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