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鹬飞到洞庭去 ——2020全球候鸟跟踪守护行动纪实(之三)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汨罗融媒体 (张为 徐亚平)认识"鹬"字的人,不在少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小植入我们心底;但遇见鹬鸟,能叫出它名字来的,恐怕不多。鹬有很多种,其中最好玩的应该是反嘴鹬。反嘴鹬最勤劳,只要有空,一张嘴反复在水中来回快速探测,似乎永不知疲倦。

跟反嘴鹬一样勤劳的,是参加2020全球候鸟跟踪守护行动的环保卫士们。11月12日,他们抵达东亚鸟道的咽喉——河北唐山市乐亭县大清河盐场,成天在这里观鸟、拍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照例是清晨6时出征。海潮未起,车队驶过一望无垠的盐场,绕过壮观的唐山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在驶向金沙岛的路上,可见堤坝两侧滩涂乱石上,偶有红隼静立碣石待食。

志愿者获悉,有600多只白鹤迁到了大清河。为何前几年白鹤很少在此停留,今年却一下子出现这么多?鸟类专家周海翔教授很想实地探个究竟,他和辽宁摄影家王敏等去了湿地,足足观察了一整天。

而湖南生态摄影家周自然、李剑志,湖北鸟类专家李振文,江西摄影家王榄华则孜孜不倦地在"潮间带"中搜寻鹬的身影。"涨潮退潮之间的泥滩地带,是鹬类、鹤类等栖息觅食的地方。"周自然告诉记者,大清河盐场有50多种鹬,很大一部分都朝南方飞。成千上万的反嘴鹬会飞到洞庭湖,特别是在君山区壕河形成"鸟浪",吸引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前来观鸟和拍摄。

"快看,那种嘴巴向上弯的就是反嘴鹬。它觅食时,弯嘴巴在水中左右摆动。"在洞庭湖畔见过无数反嘴鹬、又在渤海湾找到熟悉的身影,周自然心情大好,向记者介绍起反嘴鹬的特征。

反嘴鹬最是"光明正大"。繁育季节,在大清河盐场的田埂上、沟渠边,反嘴鹬把周边的泥砂稍加堆砌,就成了它们的"婚房",随后便开展了产卵、孵化工作。"以前,农民经常把它的蛋捡回来吃。大清河盐场可能是它们最南边的繁殖地。"辽宁摄影家冯景智在内蒙古、吉林、辽宁都见过反嘴鹬繁殖,深知它的"粗心"个性。

反嘴鹬虽然粗心,但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周自然对记者说:"反嘴鹬幼鸟一出生就会走路,能够在泥砂地里行走如飞,而且能马上听懂父母的话语,一旦遇到危险,父母就会发出‘句句、句句’的警告声,而宝宝会就地卧倒,一动不动,装死。哪怕是敌人走近,它也不会动弹。而反嘴鹬的父母则做出夸张的动作,引开敌人的注意力,甚至在不远处的地方假装受伤。如果敌人还无动于衷,另外一只成年鹬可能会采取攻击的动作引开敌人。"

"研究小鸟的行为很有意思,有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 辽宁摄影家刘莉对反嘴鹬赞不绝口,"鸟类的智慧不输人类。"

大清河,不仅是洞庭湖越冬候鸟的重要"加油站",还拥有一艘属于候鸟的"诺亚方舟"——大清河野生动物救助站。2015年,"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曾在这里设立了6号护鸟碑,站长田志伟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土专家。2004年,在大清河盐场工作时,他偶然救下了13只中毒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从此开始了对鸟类的研究与保护。

2010年,田志伟承包了35亩地,建起了候鸟救助站,开挖池塘,注入淡水,种植水草,使候鸟有吃有喝。"虽然小,但这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田志伟对自己这片候鸟乐园颇感自豪。他估算,近10年来,已收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0多只、二级保护动物1000多只,其中不乏丹顶鹤、白鹤、白琵鹭、苍鹰等,自去自来的候鸟不计其数。

"从这里过境的候鸟有398种,越冬的有59种,停留繁殖的有28种。90%的鸻鹬迁徙都会经过这里。"田志伟欣慰地说,"我这里是洞庭湖候鸟的加油站。"

在这里,大伙看到了很多天鹅、大雁、东方白鹳、野鸭、鸻鹬、鸥类等,都是周边群众送来的"伤兵"。其中,有一只叫"卓玛"的斑头雁和它的后代。

斑头雁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的,在唐山出现,属于迷鸟。田志伟收治以后,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曾驱车2400公里把"卓玛"送到青海湖。虽然因为检疫的问题未能成功放飞,但是整个过程倍受关注,充满了艰辛和人文美。后来,"卓玛"在救助站跟一只大白家鹅自由恋爱,并成功养育了第二代飞鹅飞雁,到现在,"卓玛"的后代又连续繁殖了三代。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田志伟打开窝棚,呼唤"卓玛","卓玛"一家前呼后拥,随他漫步。田志伟驻足,它们也停下;田志伟小跑,它们竟飞起来抢到田志伟的前面去。现场志愿者开怀大笑。

自然,这是田志伟最开心的时刻。"跟鸟打交道,只要用心就行。你对它好,它对你更亲。"田志伟望着这些收养的"子女",充满深情地说。

这一片芦苇蒲草弥漫之地,渐渐在所有爱鸟人心中成为一艘鸟儿的"诺亚方舟"。

"洞庭湖的候鸟,在这里不会受委屈,请大家放心。"田志伟特意说起自己成功救助的迁徙反嘴鹬,以及为反嘴鹬做人工孵化成功的经历,"我这里一次孵化了85只反嘴鹬放飞,其中两只在放飞3年后,还在秦皇岛和香港被观察到。"

"您这里救助了这么多鸟,一天需要多少食物呢?"王相辉问道。

"很多很多。"田志伟指着身边的东方白鹳说,一只东方白鹳一天至少要半斤小鱼,我这里一共有4只,其中一只在这里待了4年,不同的候鸟食物是不一样的,有的吃玉米,有的吃鱼,有的吃肉,你说要多少钱?"

"那您的经费来源呢?"王相辉担心地问。

"以前,就是我自己在盐场的工资和老婆在外面打工的收入来支撑,后来不断有国际国内的环保组织和基金会支持。"

就在这时,救护站来了一位客人,他是雪天盐业(原湖南盐业)河北永大食盐副总经理黄治文,是慕名来拜访田志伟的。田志伟的工作单位是三友盐化公司,系永大食盐的股东。他们自然成了一家人。田志伟三句话不离本行:"盐田里有鸟,就代表盐田健康、食品安全。"黄治文则快人快语:"我马上请公司负责品牌宣传的同事过来会商,探讨做好盐业生产与生态文明、品牌宣传的结合文章。"

"田老师,我还想问问,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告别时,王相辉追问道。

"希望多带几个徒弟出来。"田志伟指了指身后这些因受伤再也不能回归自然的东方白鹳,"它们能活四五十年呢。我要是不在,它们也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