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谢建 通讯员 赵惠 摄影 蒋建强)近日,屈子书院讲坛第15期在汨罗屈子文化园诗歌国际交流中心楚辞堂如期开讲。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何人可先生应邀主讲“全球视野下的非遗文化比较研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王琦担任主持。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了华夏民族远古至今的智慧与创造力。本期讲坛,何人可通过展示多个国家的非遗文化对比研究和设计新丝路长沙窑与跨文化设计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文创设计应该如何走向全球,为今天的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视野,也给现场300多名观众与线上43.8万网友地带来了无限思想启迪和艺术创想。
何人可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非遗是让中华文明走向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子作为世界级文化大IP,也应该与全球人类共享。对外传播好屈子文化,是中国设计师应该要有的情怀。至于如何传播好屈子这个大文化IP,何人可认为,中国设计师要有立足现实,放眼全球的视野,通过文明互鉴的角度,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文化进行融合与设计创新。
在现场,何人可分享了他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故事。在他们走过的十几个城市中都发现了中国长沙窑的踪迹。通过考察、研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他们设计了长沙窑海上丝绸之路交互地图,并对考古场景进行了数字化复原。
最后,何人可以南非开普敦世界设计之都为例,介绍了当代文创产品应如何走向全球化。他指出,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球化、当代化、数字化、产品化,在进行产品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要基于地域文化特征,当代人的文化需求,要运用当代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并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比如,陶瓷3D打印技术的运用和侗族织锦纹样立体化的结合,用侗锦图案设计奔驰高端商务礼品、中国工艺和埃及工艺品的研究等,均给当代文创设计与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启示。
截至目前,屈子书院讲坛已经开讲了十五期。在经历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中,屈子书院讲坛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支持者以及忠实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