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报道(记者 夏凡)“迈小步,不停步,永向前。”这是56岁的汨罗市教体局干部胡志明的人生信条。从乡村代课老师到联校校长,从驻村扶贫到投身乡村振兴,他40余年扎根基层,兴教育、助脱贫,先后获得汨罗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汨罗市最美扶贫人物、汨罗好人等荣誉。
14岁的代课老师
1979年,从古仑公社高中毕业、年仅14岁的胡志明成为古仑乡金河小学的代课老师。当年,教学条件很艰苦,连饭都吃不饱,许多人都放弃了当乡村教师。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信奉的坚持精神,尚是少年的胡志明笃定前行,在1992年成为在编教师。
在学校,胡志明每天都要写日记总结工作,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他也从班主任步步升级,一直干到了当时的古仑乡联校校长。在此期间,他想方设法争资争项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老师待遇;看到有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先让学生入学,自己拿钱资助的同时又联系爱心组织寻求捐助。
“人生在世,应当自强不息。厚德方能载物。”胡志明常以亲身感悟教育学生、影响身边人,深受学生爱戴。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常年名列全市前茅。
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2015年,50岁的胡志明结束了36年的教师生涯。根据市教体局安排,他先后调到大荆镇古仑村、桃林寺镇玉林村、罗江镇山秀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胡志明深知首要任务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每到一村,他首先带领村支两委加强政治学习,吃透脱贫攻坚政策,同时完善工作制度;涉及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及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他仍继续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总结扶贫工作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扶贫先扶志。胡志明注重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他将“种好一园菜,扫净几间房,带好自己的人”当做口头禅,鼓励贫困户从最基本的做起。同时,他积极为贫困户争取创业资金、就业岗位,开办技能培训班,对于劳动力弱的则安排公益性岗位;争取扶贫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谋求长远发展。
“如果不带真感情,就会把扶贫工作当任务来完成,应景作秀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不可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胡志明用真情扶真贫,脱贫攻坚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被省市媒体作为先进典型宣传报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56岁的胡志明又奔忙在罗江镇黄市村的田野村道,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