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李亚)1月10日,川山坪镇白马城村田间机器的轰鸣声一刻也没有停息,趁着好天气,工人正在加快对田的平整速度。"等田全部改完,村集体经济又能增加一点。"看着原先荒草丛生的田块被整平,白马城村党总支书记张果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了。
白马城村改田进行时
白马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内无矿山无企业,只有3000多亩水田。由于地处山区,生产落后,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加之水田中深脚田居多,种植水稻费时费力费钱,慢慢地,村里种田的人少了,田地撂荒日渐严重。
"2021年以前,我们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万元,我作为支部书记,压力还是很大,就想摘掉这个‘帽子’。"如何让村上富起来,张果思考再三,认为首先要把荒田全部利用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汨罗近两年也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工作,这让张果看到了机会。"市里有小田改大田项目,村里水田面积大,我们争取这个项目落地,落地以后,农民收入、村集体收入、粮食产量都能提高。"
项目申请没多久就批下来了,如何做?化零为整,整村推进,这是张果想出的办法,最大可能实现撂荒土地流转使用,变分散为集中,为复耕复种提供条件。
未改之前的田
方向确定了,还要"搞定"村民。在村上工作9年,张果与村民打交道自有一套办法。说干就干,张果带着村干部开始一组一组、一户一户地走访,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再由村委出面签订合同,打消农户顾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改田的钱从何来,又成了张果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谢龙。"张果知道,谢龙是湖北兴龙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川山坪镇有名的乡贤,家乡修路、教育基金等他都有出资,“找他准没错!”
2022年5月,张果满怀信心带着村干部找到谢龙,没想到才表明来意,就被谢龙一口回绝。"我去村里看了一下,深脚田比较多,大家抛荒也比较多,我们改造的难度和投入会非常大,我也从没打算做农业这个事情。"谢龙的拒绝不无道理。
改田之前水稻产量低
一次的拒绝并没有打击到张果,没过多久他便带上镇政府干部再次找上谢龙,被拒绝就再来一次,前前后后去了六七次,这个事才算有了好结果,张果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被村上的诚意打动了。我也是农村出生长大的,看到小时候种满粮食的田都荒废了,有些心疼,又看到这么多浪费,也下决心还是回来把农业这一块的产量和质量提上去。"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回到家乡后,谢龙首先成立湖南龙之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立即对已签订合同的田进行平整。"现在已经完成500亩农田改造,播种收割完全机械化,节省了人工的成本,也节省了时间。"
"以前一亩地产量800斤左右,改田后估计可以达到1100斤左右。"张果算了一笔账,等田全部改完,种上水稻,一亩田可以增收200元。"今年定了一个小目标,村集体收益10万元。"
"小田改大田搞蛮好,田也好耕作了,水放起来也蛮方便。"村民张来家中3亩田产量低,耕作不方便,已经荒废了10多年,他告诉记者,去年村上小田改大田,他第一批签订了合同,村上在改田的同时兴修水利,村民再也不担心干旱天气庄稼没水"喝"。
谢龙(右)与张果交流相关事宜
"等地全部改完后,我们会种上糯稻,我已经和长乐做甜酒的公司联系对接好了,我们的糯稻不愁销路。"谢龙告诉记者,单单只靠改田来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益是远远不够的,在村里待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白马城村没有经过过多开发,景色十分宜人,原生态的环境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显得格外珍贵,他又有了新的打算。
"川山有近省城优势,可以通过推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观光农业和农村电商,建立一批高品质农家乐,吸引外地市民来休闲消费,持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谢龙说,下一步,他还将和村支两委一起商讨,推动有机食品纵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价值。目前占地30亩的卤辣食品加工厂已完成审批,建成后预计可带动村上200余人就业,年产值过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