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山万水!百余名中外诗人、学者抵达汨罗

来源: 日期: 【字号:大 中 

11月2日至11月5日,汨罗迎来两大文化盛事——“中外诗人汨罗行”文学采风和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八届年会。2日,“中外诗人汨罗行”文学采风活动的诗人学者们跨越千山万水,陆续抵达汨罗。

IMG_3688.jpg

 

IMG_4072.jpg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提前到达汨罗并对此次采风活动进行先期考察。吉狄马加一行先后来到汨罗镇瞭家山社区龙塘大屋、书画院等,观看汨罗地方民俗,考察诗词进社区活动等。在汨罗市书画院,吉狄马加当场作诗并书写作品,他将“以书为道,步韵成”诗作赠予汨罗书画院,并将“眼观天宇无限,卧听风月之声”赠予骚坛诗社。

QQ??20191102152750.jpg

维雅切斯拉夫•库普里扬诺夫

今年81岁的俄罗斯诗人维雅切斯拉夫•库普里扬诺夫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他出生于新西伯利亚一个医生家庭,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现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有诗集《出自第一张脸》《生活在行走》《家庭作业》《回声》《诗集》,英文诗歌集《家喻户晓》等。其代表作《月亮》收录于《回声》中。今年11月,他还将出版诗集《矛盾》。他曾到过北京、成都、广州等多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并于2017年为成都写了一首诗歌。他觉得汨罗是个很美丽的城市,回去后,他将尽可能创作一首与汨罗相关的作品。

澳大利亚诗人卡拉瑟斯(A.J.Carruthers),著有《轴书·卷一:地区》、《轴书·卷二》、文学批评《五线视谱:北美长诗的符号试验》以及配有乐谱的录音作品《辅音》,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教授诗学研究等课程。卡拉瑟斯能听懂一点点中文,也会讲一点点中文,这是他第一次来汨罗,他说,能和这么多诗人来做学术交流,开启诗意之旅,他觉得非常开心。

19eb08c2fb1eaab05ead83289055a6b.jpg

杨炼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其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1983年,杨炼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这是他第一次来汨罗,但他说他在梦里来了很多次,屈原是他精神上的直系祖先。汨罗江是屈原的归宿,也是所有诗人的起点,是诗歌的源头所在地。他曾创作了许多跟屈原有关的作品。这次来汨罗前,他也已创作了一篇与屈原有关的作品,这次采风,他希望能衔接上大地的地气,汨罗江的水气,让初稿更加完善、丰富起来。

因为屈原,湖北秭归县与汨罗结下不解之缘。秭归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秦晓梅这是第五次来到汨罗参加屈原文化有关活动。“来到这里像回家了一样!”秦晓梅觉得这些年汨罗的变化很大,她希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对屈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当天,百余名诗人、学者陆续抵达汨罗,并完成签名、领证、领取材料等一系列报到手续。这些天里,他们将听从诗意的召唤,同走屈子行吟地,祭奠中华诗祖,溯诗歌之源头,开启诗意汨罗之旅。

QQ??20191102155415.jpg

据了解,“中外诗人汨罗行”文学采风活动和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都是2020年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的重要组成和前期预热。活动旨在传承世界文化名人、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奏爱国强音,彰显文化自信,达到传承屈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推进文化旅游、促进诗歌国际交流的多重效果,为成功举办2020年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奠定基础。